第248章 一举多得(2 / 2)
王艳秋一时之间还不至于和大家科普村史馆的详细知识,但是大体上要告诉大家有这么一个概念,其实这时候也是在向众人布置任务。
村史馆既然要建立,那么收集的史料,特别是一些实物,如今就要开始进行挖掘性的收藏和保护。
特别是一百多年前本地先民种植土地使用的那些劳动工具,如今早就淘汰,但是并不否认在当年围垦开荒的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
特别是能够表现当年他们奋斗史,付出的劳动与艰辛,收获的喜悦与甜蜜等等实物,是最为直观和有史料价值,甚至是文物价值。
现在或许不少村民的手中就有,只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存在的真正价值。
一旦新农村康居工程全面展开,在拆迁的过程中,恐怕很多的老百姓都会当做垃圾一样随意的丢弃。
王艳秋这是在提醒大家,就是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也许有些人曾经就在不少的博物馆或者是纪念馆当中,看到某一些实物的时候,往往后面都有一些仿制或者复制的说明。
一旦看到这样字眼的时候,其实非常容易让人,对这一次参观游览感到一定的失望之情。
其实人们还是更多地希望看到,不是他们这个年代的实物,也只有从那些岁月的痕迹中,才能够看清楚当时先民们的生活状态。
“王书记,你放心,收集实物就放在我身上,只是收集的那些东西,有没有一个详细的目录,或者是一个明确的指导?”
虽然这些东西在村民的手中,或许一文不值,就像是垃圾一样。
但是想要收回来,如果不加以分类并且进行区别,那么就是把整个村委会全都堆满了,也未必能够放得下,毕竟过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以前磨米磨豆所用的石磨,估计在朝荣村目前的状况下,没有十个也有八个,而且还有可能还不是同一种型号。
有些小的磨盘可能也就汽车轮子大小,整体框架结构就跟个小推车那么大,这已经算是比较正常的。
有些可能就是在村口几户人家,共用的一个大石盘,使用的力量就是牲畜驴的力量。
有些鱼米之乡使用的水车,单单就是一架水车,可能都有两层楼房高,整个占用的空间,自然是更加的庞大。
所以此刻对于老李头来说,假如真的建成一个村史馆,恐怕还得要用一栋楼,才能够将之收集的东西全部存放下去。
“有些东西确实有名录,也就是我参观其他馆藏时候,学习人家展览的那些东西。”
其实老李头问的这些还好办,毕竟实物比较地明显,但是对于王艳秋来说,其实相关的档案资料,才是更加值得他们去挖掘这些东西。
不同于农业生产的那些物品,比较的显眼,甚至有些只是只言片语,但是其发挥的作用却是远超其他东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