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4章 专家是必须的(2 / 2)

加入书签

前来送老物件的村民,很多人对这两个小老头指指点点,两人看到自己激起了公愤,自然不敢再多呆一分钟,立马离开了老李头的办公室。

于他们离开了老李头的办公室之后,会不会继续争吵,至少大家伙眼不见心不烦了。

一开始老李头并没有觉得能有多少老物件,他想象中的最多的也就是农用工具,特别是到了他们这个年代,那些耕地的犁,小推车,大板车等等这些东西,都比较占地方。

虽然不要多,但是哪怕每一样都有,也足以装上两三个房间。

但是到了如今,他却发现除了这些实用性的老物件之外,当年的老物件东西真是五花八门,小到针线玛瑙大到拖拉机。

还真的有人搞来了六七十年代的一台拖拉机,当时都有点把老李头给整懵了,这个玩意居然还能够保存下来,真的是相当的稀罕。

还有一些人家将当年张贴的年画,一些人物的画像,甚至是一些家族宗族里面的祭祀资料等等。

“王书记,再这么样下去,恐怕会出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老物件,就凭我这双眼睛根本就分辨不出来,若是在我的手中造成了老物件的遗失或者是损害,那我的罪过可就大了。”

老李头确实是有些力不从心,有些人家拿来的东西,比如那些书法字画等等,他就无法识别。

你还不要说农村就是农村,那些书法字画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并不代表老百姓家就没有。

最多只能说他们不识货,不会保存好东西,但是正常能够保存下来的东西,大多数还真的是好东西。

所以老李头此刻心有顾虑,一旦老百姓拿出了好东西,他没有及时的认出来,再带回去未必能够像之前那样的保存好。

因为这一次征集老物件,很多人是回家翻箱倒柜才翻出了一些东西。若是没有他的号召,恐怕还会和之前一样继续地在某个角落里放着。

虽然没有人发现,不过这也能更好的保护好这些老物件,但是现在因为老李头的号召,所以不得已才将这些老古董全都请了出来。

有的请出来的时候,不能说是暴力手段,至少说也破坏了生存的环境。

现在即便是重新保存,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样。

“李主任,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也注意到了,确实不少方面并不是我们擅长的。所以我昨天晚上连夜起草了一份申请报告,就是请上级部门给我们派专业的文史专家来。

这不单单是收集老物件,也不是说老物件收集了以后,就找一个地方随意地存储起来。

有关村史馆的建设,必须要请他们来把关,不是说这些老物件找一个地方,放在那里就叫有历史了。

有历史必然有文字记载,特别是如今高科技的手段运用之下,甚至都需要设计创作重复当年场景的各种类型的文艺作品,这样才能够将村史馆给丰富起来。”

了不得,王艳秋也算是下了一番大功夫,才能够从收集老物件之中,看出这么多后续严重的问题,如今该有的对策,王艳秋结合朝荣村的实际,已经是做到了最大的让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