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0章 三国不鼎立(1 / 2)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长安的大唐皇帝李渊,得知自己儿子李世民被王世充阴谋杀害,并且损失了数万大军的消息后,如遭雷击般,当场气晕了过去。

众人手忙脚乱地将他救醒,好不容易等他缓过神来,第一件事儿,就是怒不可遏地大喊着要为李世民报仇。

李渊对李世民的死感到无比痛心和愤恨,他觉得自己的嫡出儿子,就这样惨死在王世充那个阴险小人的手中,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他咬牙切齿地发誓,一定要让王世充付出代价,哪怕是倾尽全国之力,也要将王世充碎尸万段,以泄心头之恨。

然而,李渊毕竟是一国之君,他的冲动行为被众臣们死死拦住。他们纷纷劝说李渊要冷静,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失去理智。

毕竟,战争不是一件小事,需要从长计议。

一旁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虽然与李世民之间因为争夺皇位,存在一些矛盾和怨恨,但当他们得知李世民真的死了时,心中也不禁涌起一阵唏嘘。

要知道,他们两个和李世民可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啊!

就在大唐那边李渊悲痛欲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候,王世充也正沉浸在,刚刚大败唐军的胜利喜悦之中。

然而,当他看到手下呈上的,在唐军军营里搜到的军粮数量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愤怒和失望。

王世充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份手书,心中不停地暗骂着已经死去的李世民:“就这点粮食,也敢来救援?简直是自不量力!”

他原本以为李世民率领大军出征,必定会携带大量的军粮,以确保军队的供应。但现在看来,李世民显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据查,李世民率军出潼关时,并没有携带大批军粮,仅仅只携带了够八万大军吃一个月的量。

这对于一场长期的战争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在潼关关内,虽然还有一部分没来得及运出来的军粮,但数量也并不算太多。

更糟糕的是,由于之前的大战,长孙无忌在离开之前,竟然命令手下烧毁了一部分军粮。

尽管王世充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前去救火,但火势凶猛,最终还是烧掉了大半。如今,仅剩的那些军粮,也只够郑军吃个七八天而已。

这个消息犹如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王世充刚刚提起的一些心气。

他原本以为这场胜利,会给郑军带来足够的物资支持,让他们能够继续与唐军对抗下去。但现在,军粮的短缺却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王世充终于下定决心,决定向大明投降。

他认为,此次成功歼灭李唐大军,无疑是一份丰厚的见面礼,可以作为他向大明投诚的资本。

然而,王世充毕竟也是一方豪杰,手底下不仅拥有一座城池,还有两三万雄兵。

因此,他觉得自己多少还是有点分量的,怎么着也得等大明那边派人前来劝降,这样自己也能趁机提出一些条件。

可是,王世充在桃林县苦等了三五天,却始终未见大明方面派人前来劝降。

这让他感到有些焦虑和不安,难道是大明那边对他的投诚并不感兴趣?还是说他们刚刚收复洛阳,还无暇顾及自己呢?王世充不禁暗自揣测着各种可能性。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王世充这边的情况却越来越不妙。由于长时间的围城和战争,城中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眼看着就要见底了。

王世充意识到,如果再这样等下去,恐怕不等大明来人劝降,自己的军队就会因为饥饿而失去战斗力。

经过一番内心挣扎,王世充最终决定再忍耐一段时间。他心想,或许大明那边真的是因为刚刚收复洛阳,事务繁忙,还需要一些时间来安排劝降的事宜。

所以,他决定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

但是,王世充也明白,光靠等待是不行的,必须得采取一些行动。

于是,他下令派遣手下的士卒,前往桃林县的各个街巷,挨家挨户地搜查粮食。毕竟,在这关键时刻,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谁能想到,王世充的这个决定,竟然会给桃林县百信带来多严重的后果!

王世充手下的士卒们像是被解开了束缚一般,完全放飞了自我。他们搜刮起来简直毫不留情,手段之狠辣、决绝,令人咋舌。

可怜的桃林县城百姓,就这样被王世充的手下士卒们,抢走了宝贵的救命粮。

当然了,王世充的手下这么狠,自然他们也真的收拢到了不少粮食。这些粮食让郑军得以继续支撑,又坚持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

就在王世充焦急地等待着明军劝降的消息时,明军又在做些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