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3章 独立旅深入豫北(2 / 2)

加入书签

徐虎的侦察团成员个个机智勇敢,他们伪装成商贩、农民,甚至乞丐,穿梭于大街小巷,不放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线索。

得知国军在博爱的兵力相对薄弱,李政委决定抓住这个时机。他派出一小队精干力量,趁夜在国军的据点附近张贴宣传标语,传播革命思想,激发民众的反抗意识。

同时,组织当地的进步青年,成立了地下宣传小组,通过散发传单、讲述革命故事等方式,唤起民众的支持。

在沁阳,面对国军严密的防守,李政委改变策略。他安排队伍与当地的乡绅和开明商人接触,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合作。通过他们的关系网,秘密地为地下武装力量提供物资和情报支持。

济源的情况更为复杂,国军在这里的势力根深蒂固。李政委决定采取迂回战术,先在周边的农村建立根据地,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赢得农民的拥护和支持。然后,逐步渗透到济源城内,发展地下党员,建立秘密联络点。

在整个开拓过程中,李政委时刻保持警惕,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每一次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一步行动都充满了智慧和勇气。

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砥砺前行,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虽然这些地方目前还在国军的掌握之中,但李政委和他的队伍坚信,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终有一天,胜利的曙光会照耀这片土地。

陈振华在向豫省拓展的进程中,不单从平顺县城发力,还从陵川县开启了积极的步伐。尤其是将孙德胜和杜易得所率领的骑兵团,巧妙地部署在了平顺县。

这般安排,极大地便利了向豫省推进的战略规划。要知道,陈振华别出心裁,他从系统空间里取出了一部分之前收取的 1500 辆自行车中的一部分,交给了骑兵团,并以此组建了一个特殊的自行车营。

这个自行车营的诞生,赋予了部队全新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在平原地带,自行车营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将士们骑着自行车,如风一般穿梭在广袤的大地上。与传统的骑兵相比,自行车的骑行更加便捷,不受马匹饲料和水源的限制,也更容易维护。

当遇到道路平坦且视野开阔的区域,自行车营的将士们可以迅速集结,形成整齐的队列,快速推进。他们能够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出现在敌军面前,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在执行侦察任务时,自行车的轻巧灵活让将士们能更加隐蔽地接近目标,获取准确的情报。而且,自行车便于携带必要的装备和物资,使得将士们在行动中能够保持较好的战斗力和持久力。

有了这样特殊的自行车营,部队在豫省的发展如虎添翼,为后续的战略行动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也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陈振华之前收集的其他的人力自行车,人力人力车以及板车以及其他的那些物包括自行车则交给了则交给了这则交给了侦侦察团的兄弟们进行使用。

在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里,陈振华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领导才能。他之前精心收集的各类物资,包括人力自行车、人力车、板车等,都成为了革命斗争中不可或缺的利器。

这些物资经过陈振华的深思熟虑,被合理而精准地分配给了侦察团的英勇将士们。侦察团的兄弟们深知这些物资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之重大。

为了更好地执行侦察任务,将士们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巧妙的伪装方式。有的战士化身朴实的车夫,他们熟练地拉着人力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缓缓前行。

那人力车的车轮在石板路上滚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些战士头戴破旧的草帽,脸上刻着岁月的沧桑,他们用粗糙的双手紧紧握住车把,眼神却时刻保持着警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