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样机初步联调成功!(1 / 2)
三天时间,对于度日如年的人来说,是漫长的煎熬;
但对于争分夺秒的研究所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这三天,整个激光雷达项目组,连带着相关的配套车间,都像是上紧了发条的闹钟,连轴转动,几乎没有片刻停歇。
灯火通明的实验室和车间,机器的轰鸣与研究员们偶尔压抑的争论、兴奋的低呼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紧张而激昂的奋斗交响乐。
白杨几乎就没离开过研究所。
他像一颗定海神针,坐镇中枢。
白天协调各方资源,解决一个个冒出来的技术难题和行政障碍;
晚上则泡在车间,和钱宏明他们一起盯着进度,时不时提出一些关键性的建议。
也正是因为有他的存在,能够及时的将一些临时出现的问题,迅速解决掉,给了研究所所有人信心。
终于,在第三天下午,当最后一根线束接驳完毕,系统自检程序跑通,发出代表正常的“滴”的一声轻响时,整个车间爆发出了一阵压抑不住的欢呼!
钱宏明摘下油乎乎的手套,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咧着嘴冲白杨喊道:“白所!不辱使命!样机初步联调成功!”
白杨一直紧绷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一丝轻松的笑意。
他走上前,仔细检查着眼前这台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机器。
它看起来并不那么“科幻”,方方正正的金属外壳带着工业时代的粗犷,几处接缝甚至还略显毛糙。
但那探出的镜头和内部隐约可见的复杂结构,却透着一股精密而强大的气息。
它就像一个刚刚诞生、略显笨拙却蕴含着无穷潜力的巨人胚胎。
“好!干得漂亮!”白杨用力拍了拍钱宏明的肩膀,“通知下去,所有参与人员,暂时休整!保持状态,准备迎接最终检验!”
“是!”
……
第四天上午,秋高气爽。
几辆挂着部委牌照的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地驶入了中科院研究所的大门。
为首的是一辆伏尔加,车身擦得锃亮,在阳光下反射着威严的光泽。
车门打开,先下来的正是周部长。
紧随其后下来的,是几位一看就是技术干部的中年人,他们穿着更朴素的工作服,手里拿着笔记本和笔,表情严肃而专注。
白杨早已带着李明和几位研究所的主要负责人在办公楼前等候。
“周部长,欢迎您莅临指导!”白杨快步迎上前,伸出双手。
周部长和他有力地握了握手,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但眼神里的急切却掩饰不住:“白杨同志,辛苦了!这几天可是给我们部里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啊!三天拿出样机。”
“好家伙,我可是连夜把相关的专家都从被窝里薅起来研究你的报告了!”
这话带着点玩笑的口吻,却也点明了这件事情在部里引起的震动。
白杨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向部里汇报工作进展,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主要是同志们日夜赶工,克服了不少困难。”
他没有过多邀功,把功劳推给了团队。
周部长赞许地点点头,他对白杨这种沉稳务实的作风很欣赏。
他摆了摆手,开门见山:“客套话就不多说了,白杨同志。时间宝贵,咱们直接去看东西吧?说实话,我这心里啊,跟猫爪似的,早就想看看你们捣鼓出来的这个‘宝贝疙瘩’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了!”
旁边的几位技术专家也都露出了期待的神色。
激光雷达这个概念,他们并不陌生,甚至部里也组织过几次预研讨论。
但都因为技术难度大、投入高、短期难见成效而暂时搁置。
没想到,白杨这边不声不响,居然真的搞出了样机!
“是是,周部长您这脾气,我还不知道?”白杨做了个请的手势,一脸笑容的开口说道:“您放心,东西绝对让您眼前一亮。这边请!”
他心里暗笑,老周还是这个样子,看着威严,其实是个典型的技术型老干部,一听到有新玩意儿,比谁都急。
也好,省去了不少繁文缛节。
一行人穿过林荫道,走向位于研究所后方的总装车间。
周部长虽然来研究所的次数比较多,但一直都只是去过白杨的办公室办公楼。
并没有怎么去过总装车间。
所以,一路上,周部长都在打量着研究所后方,总装车间的环境。
七十年代的科研院所,条件普遍艰苦,建筑大多是苏式风格,略显陈旧,道路两旁也并非后世那样花团锦簇,但打扫得干干净净,来往的工作人员虽然穿着朴素,但个个精神饱满,行色匆匆,透着一股蓬勃向上的劲头。
周部长暗暗点头,环境是次要的,关键是人的精气神。
看来白杨这小子,不仅技术抓得紧,队伍带得也不错。
很快,一行人抵达了总装车间门口。
车间内部已经被提前清场,无关人员都被暂时请离。
钱宏明带着几名核心技术骨干,穿着崭新的白大褂,略显紧张地等候在样机旁。
当周部长一行人走进车间,目光第一时间就被安放在车间中央,那个被几盏聚光灯照得格外醒目的金属造物吸引了过去。
“嚯!”饶是周部长见多识广,看到样机实物时,也忍不住发出一声低低的赞叹。
眼前的激光雷达样机,大约半人高,主体是一个加工精密的金属箱体,表面涂着一层灰色的防锈漆。
箱体一侧,伸出一个带有复杂光学镜头的探测头,镜头被打磨得锃亮,在灯光下闪烁着幽深的光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