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6章 冰美人黎兰(1 / 2)

加入书签

沈青见有顾客上门,快速吃完剩下的米花糖,“这是小莲,花期一个多月,赏完莲花,还能接着赏莲蓬。”

妇人猛地抬头,“它还会结莲蓬?”

沈青:“会啊,它呀,就是袖珍版的莲,莲藕、莲杆、莲叶、莲花、莲蓬、莲子,它都有。”

妇人抱起一盆小莲,仔细观察。

瓷盆,中间胖,两头略比中间窄一些,没啥特别的,小莲,莲叶圆圆的,正中央有个向下凹的白点,莲杆笔直,

莲花小巧精致,在阳光的照耀下,好似玉石摆件一般通透、明亮。

妇人:“我呀,就喜欢小巧、精致的玩意,可惜,我是新店刚开业,想买两盆花摆在店里撑撑场子,小莲,好看是好看,但个头太小,气场不足。”

沈青:“新店开业...不妨考虑下墨菊和变种红心荷。墨菊,花径如掌,红中带紫,紫中透黑,华丽大气,摆在店铺东方,寓意紫气东来,客源滚滚。变种红心荷,花型圆润,花瓣较于普通春兰而言,要红很多,寓意生意红红火火,碾压一众竞争对手。”

妇人眼睛一亮,“小伙,‘红红火火,碾压一众竞争对手’,这一句话我很喜欢。变种红心荷长什么样?”

沈青手一挥,指了指摊位最中央区域,“这几盆兰花,就是变种红心荷。”

妇人往中央区域看了一秒后,眼睛便再也没法挪开了,叶片细长,向下弯出一个很小的幅度,花朵和小伙说的一样,圆润、鲜红,抱起一盆仔细看,她发现花瓣上还布着一些竖状的纹路,而且,与其它春兰相比,变种红心荷个头略小一些,但气场很强,不输给摊位上任何一盆花,若换上一个高大上的花盆,摆在店里,绝对能撑场子。

“变种红心荷,看着不错,价格是?”

“80块一盆,买两盆送你一盆小莲。”

妇人扭头看向异色并蒂莲,试探性问道:“是送并蒂莲吗?”

“不是哦。”沈青摇了摇头,“并蒂莲叫水芙蓉,售价30块一盆,买一送一,送的是...你刚才抱起来看的单色小莲。”

买一送一,送价值30块的东西,确实不合常理,妇人思索片刻,“行吧,来两盆变种红心荷。”

“成。”沈青找出三个无底篮筐,将那三盆花装了起来,顺便向妇人讲了讲小莲和红心荷的养护技巧。

妇人一边听,一边绕着花摊走来走去,目光时不时在墨菊上方停留几秒。

咚---

沈青将三个篮筐放到摊边,“喏,全装好了。”

妇人付了钱,笑道:“小伙,你家墨菊,花朵硕大,紫意浓厚,跟我伯父家的那盆墨菊,长得好像哦。”

据朱大阳所说,近期花卉圈掀起一股‘养墨菊’的潮流,因而,野集上渐渐出现了墨菊的身影。

对于种花能手而言,培育反季节花卉,虽然困难重重,但也不是百分百办不成的事。

沈青:“品级一等的花卉,长得都差不大,不都是...茎粗、叶绿、花大、花瓣艳嘛。”

妇人:“嗯,是这个道理。小伙,你家花不错,碰见想买花的人,我会推荐他们来你这买的。”

沈青:“做生意的,客,越多越好,那我就提前先谢谢你喽。”

“不客气,顺嘴的事。”妇人摆了摆手,拎着三个篮筐朝北边走去。

太阳缓移,白云轻飘,麻雀略过土路上空,飞进了杨树林。

土路上,人来人往的,时不时会有人被艳丽的花儿吸引,在花摊前驻足。

他们欣赏完鲜花、看见木板上的价格后,大部分扭头就走,沈青也不挽留,耐心地向留下来的人讲解花卉,若是对方中意墨菊或者春兰,他还会提出买一赠一活动,赠一瓶风信子,或者一盆小莲。

中午,沈青未收摊回家,而是隔着土路,呼喊斜对面卖烧饼、牛杂汤的夫妻俩,送两个烧饼、一碗牛杂汤过来。

烧饼,是长方形的,背面平平的,带着一点焦皮,正面时鼓时凹,沾有白芝麻和绿葱花,口感外酥里韧,咸鲜有嚼劲。

牛杂汤,汤,是用牛大腿骨熬的,金黄透亮,牛杂,处理的很干净,尝不出一丝腥味,它们被切成了片状,有的绵软,有的弹牙,有的艮艮的,吸满汤汁的红薯细粉,质地细腻,入口顺滑。

吃完,沈青将装牛杂汤的大碗,还给夫妻俩后,继续坐在小马扎上等待顾客上门。

临近下午三点时,土路上行人渐稀,每隔好大一会儿,才会有人在花摊前驻足。

沈青在心里算了一下今日的营业额后,便着手收拾摊子。

营业额:卖出4盆变种红心荷,9盆墨菊,10盆小莲,6盆水芙蓉,20瓶风信子,总金额为857块钱。

比上一次,多了好几百块。

沈青将晒布上剩下的花儿,装进放有箅子的容器内,来时,中号背篓摞大号背篓,摞得高高的,回时,车兜内的货物高度,被削去了一半,一个大号背篓内,装满了花卉,另一个大号背篓内,装了两个中号背篓,位于‘套娃’最里头的那个中号背篓内部,一半区域装满花卉,另一半区域是空的。

空出的笸箩,一个套一个,放进了车兜,马扎、木板、空出来的箅子,也塞进了车兜。

沈青双手抓住晒布边缘,使巧劲抖动数下,瞬间,晒布像海浪般抖来抖去,抖掉了灰尘和碎泥块。

抖完,沈青将晒布叠成四方块,收了起来,还抄起扫帚,将摊位扫干净。

忙完,他走到临近的干货摊前。

“小伙,想要点什么?”摊主是个瘦高的老头,他和善一笑,满脸都是褶子。

沈青目光略过一个个布袋,落在装有干豆角的布袋上。

那些豆角,细长、干瘪,好似沟边的枯草杆,然后,用温水泡一泡,切成小段,和五花肉一炒,将是一道绝佳下饭菜。

“摊主,干豆角怎么卖?”

“一斤2块钱,自家用嫩豆角晒的,把布袋翻个底朝天,都找不到一根老豆角。干豆角,不压秤,买个5毛钱的,能吃好几顿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