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4章 杨家将后人(1 / 2)

加入书签

老太太听后,沉吟了半晌才问道:

“长宁军隶属于朝廷,倒是无可厚非,只是这播州军的土司杨价,可信吗?”

赵与芮清楚记得南宋末代的几场重要战役,而播州军在这其中,也占据了重要一席,并且还留下了辉煌的战绩。

端平二年,蒙古大军分三路从四川、荆襄、两淮大举攻伐南宋,其中四川的局势最为危急。

蒙古大军很快就攻克了重镇沔州,并将四川制置使赵彦呐围于青野原中,而赵彦呐为当时蜀中宋军的主帅,若他被擒,亦或是战死,那便意味着大宋的西部防线将彻底崩溃。

而就在这个时候,播州杨氏的第十四代家主杨价站了出来。

因为大宋特殊的军制,那时的大宋武将,若没有皇帝和枢密院的命令,别说是擅自出兵了,就算是大声吆喝两声,都有可能被当做造反倒霉。

反倒是杨价率领的五千播州军,属于杨氏的私军,因此可以不受朝廷的管制,全凭他一人调遣。

杨价身为土司,手下的播州军也都是效仿三国蜀汉时的“无当飞军”组建,是以精壮的蛮人为主要兵源,各个身披铁甲,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并且擅长使用弓弩和毒箭,精于守御和山地作战。

为表对大宋的忠心,以及抗蒙的决心,杨价还命令播州军的士卒在右手虎口上刻下“忠勇”二字,故而播州军又被称为“涅手军”。

在严酷的军法制度下,杨价仅用五千播州军,就通过与利州都统制曹友闻的配合,顺利解救出了赵彦呐。

并且还在数万蒙军的攻势下,成功守住了入蜀的关隘,阳平关一月有余,逼得蒙古名将汪世显不得不悻悻撤兵。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蜀中战场的局势。

而在这之后,杨价也一直带领播州军活跃在抗蒙的第一线上,不仅三败蒙军,数次俘虏蒙古大将,在协防宣汉时,更是九战九捷,可谓战绩出彩,威名赫赫。

直到蒙古二次南征的时候,杨价已经去世,蜀中战场才迎来大面积的溃败。

当然,赵与芮无法把这些事情告诉老太太,不然对方肯定会以为自己疯了。

“舅母有所不知,这播州杨氏虽已历经十四代之久,但其实早在第六代家主杨昭之后,便已断了血脉。”

“景佑二年,山后杨老令公子孙杨充广在南征之时,与播州杨氏的六代家主杨昭相知相识,交情莫逆,当得知对方无后,便将自己的儿子杨贵迁过继给了对方,随着杨昭死后,杨贵迁便成了播州杨氏的第七代家主!”

“可以说从这一代开始,播州杨氏便成了杨家将的后人,身上所流的也是我宋人血脉。”

“外甥已经见过这一代的家主杨价了,此人对我大宋忠心耿耿,绝对是个可堪大用之人!”

老太太闻言,有些惊讶道:

“竟还有这等秘闻?”

“既然如此,那就一切听你的吧!不过那谢家大公子,倒也是个良才,看来这门婚事你是赌对了!”

赵与芮笑道:“神明当头,不欺暗室,这可不是赌,而是外甥心诚则灵!”

“别得意的太早,清儿和念慈,自有老身帮你,但那名留在陛下身边的江湖女子,你当真有把握控制对方?别最后闹得不好收场!”

谈及此事,老太太脸上也浮现出了一抹怒容。

穆念慈也就罢了,没想到对方又找了一名江湖女子,她实在不明白这些野性难驯的江湖女子有什么好的。

若赵与芮喜欢,什么样的大家闺秀找不到?

非得寻几个麻烦在身边后,才肯心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