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战前的归心(1 / 2)
6月18日
日寇大本营颁布大陆令第119号,下达了对于汉口的进攻命令。
同日,李希烈与阎锡山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来回谈判之后,终于达成协议。
由阎锡山牵头,动员山西境内所有部队,包括晋绥军、新军、友军,分别进攻大同矿区、阳泉矿区、西山矿区、运城盐池。
税警总团负责对太原的奇袭,目标直指太原兵工厂。
事成之后,三七分账。
当然,大同矿区的进攻难度极大,很可能遭到日寇阻击。
不过这就是他阎长官的事情了。
当阎锡山挥舞着协议,在晋绥军内部召开军事会议,表示要返回太原,重振三晋的时候。
远在欧罗巴的张伯伦也挥舞着《和平条约初稿》回到下议院,声称带回了和平。
双方约定在9月份正式签署《慕尼黑协定》,这将会是一个世纪的和平!
两人同样的情绪激动,同样的相信未来就是他们的。
这两件事情,在80年后也成为了宣传诈骗的典型案例。
你想着人家的利息,人家想的可都是你的本金。
在李希烈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沈复兴整个人如同齿轮一样,几乎每一分每一秒都转个不停。
几个营长,让沈复兴耗尽了所有指挥点数。
无论如何,都是要掌控在自己手里的。
一营长,沈保国;
二营长,沈爱民;
三营长,杨晓武;
一营长,沈爱华;
二营长,待定;
三营长,待定;
可以说,无论谁来,都必须接受这是一支沈复兴的部队。
至于上报?
你电报要发给谁?白崇禧?钱大钧?宋部长?俞部长?
要么你找找张发奎老大哥,也可以试着看看通过李宗仁。
后台如钢铁般硬!
即便是胡宗南与卫立煌,此时也早已对于沈复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更何况人家时常派人送来“土特产”,怪不好意思的。
除了对于税警团的搭建,沈复兴这段时间还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郑县的黄河边上,个人出资修建了一座郑县抗日烈士纪念碑。
在郑县的城西,沈复兴圈出近百亩土地,竖起了一座高达10米的巨大石碑。
上书【抗日英烈纪念碑】七个大字。
嗯,总裁亲书!
为了这个亲书,总裁个人掏出一万大洋,作为赞助。
在这座巨大的石碑旁,还有无数高两米,宽80公分的黑色花岗岩石碑。
一个个木质铭牌上的名字被工匠刻在了旁边的黑色花岗岩石碑上,一块不够就两块,两块不够就三块
动员了几乎附近乡镇上所有的工匠,才勉强刻出49块黑色的花岗岩石碑,分列环伺【抗日英烈纪念碑】四周,22983个英雄的名字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在完工的当天,沈复兴亲自带领税警总管所有高层前往祭拜。
军李佳钰亲自前来,第2集团军冯治安派遣代表过来。
全城上万百姓自发前来为牺牲的烈士送上花圈、纸钱。
负责仪式的正是孙云鹤与颜宁,两人掏出了数年未穿的道袍,显得极为重视。
颜宁一袭黄色道袍,上面绣着日月星辰等道家图样,头戴莲华冠,穿白布高筒袜,踩青布圆口鞋。
孙云鹤作为师弟,只能穿黄色花衣,对襟简洁,没有繁杂的图案,表明他就是颜宁的下手。
该走的仪式半点不少,尽显庄重。
在上万人的见证下,领头的沈复兴缓缓跪下,郑重三拜。
这一跪,身后之人惊慌之余,只能跟着齐齐下跪。
哗啦啦的,身后上万百姓见状跟着跪下。
三拜之后,沈复兴抬起头,举着香,缓缓对着身旁之人说道:“我这,也算是让弟兄们吃上香火了吧?”
一时间,身后的将领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接得上话。
泛红的眼眶,微酸的鼻尖,他们无法想象,沈复兴竟然真的给这些死去的将士跪下了。
可这一切对于沈复兴本人来说,并不算什么。
他这点付出,微不足道。
那些名字被刻在石碑上的人,可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啊!
至此以后,郑县抗战英烈园内,香火从未断绝。
归心!
在大战落幕之后,他既要展现雄心,让手下的将领认为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领导。
跟着他沈复兴,会有远大的前途。
又要关怀士兵,让失去战友,身心受伤的他们,有一个可以信赖的依靠。
而香火,无论是对于这个时代还是下一个时代的士兵而言,就是最大的心理安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