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一反常态(1 / 2)
第692章 一反常态
徐溥面对皇帝任命李孜省为山西巡抚的提议,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会儿。
引用了马文升的一些见解,到后面他就默不作声了。
在徐溥看来,让皇帝收回成命这件事,不应该只是阁臣或是东宫讲官来做,你们这些司礼监的大佬也该尽力。
而今天的内廷会议,怀恩等人明显就是在逃避问题。
既然你们不作为,我徐溥也不想当那出头鸟,避免惹来皇帝反感。
“既然你们没什么意见,那就这么决定吧。”
朱祐樘一锤定音,“马上传旨西北,让李孜省接任山西巡抚,治所暂时设在偏关,等此战结束后再做安排。
“至于覃昌,则以镇守太监的身份,协助他完成接下来的战事。另委命保国公为镇守山西总兵官,分守偏关等处。”
皇帝好像是早有安排一般,上来就把一整套人事安排给说了出来。
这也让惊疑不定的怀恩意识到,皇帝似乎早有定案,提前没跟他们作任何商议,就有了这么成熟的人事安排。
小皇帝开始变得有城府了。
怀恩心中颇为不安,他不知道这是好是坏,毕竟一个少年帝王超脱了文臣管束体制,自行其是,甚至隐隐有自立的倾向,短时间内看来似乎彰显了皇权,体现了皇帝日益成熟稳重,但长久而言未必是好事。
一旦皇帝脱离了文臣掌控,很可能会恣意行事,这皇帝的祖父英宗不就是那么个孬货几乎凭一己之力把大明拖入无底深渊!
覃吉出言提醒:“陛下,要是李孜省提领山西军务,他从大同镇调去的人马该如何处置”
怀恩瞥了眼覃吉,对他摇摆不定的立场虽然不满,但还是赶紧出言附和:“陛下,若是李孜省继续动用大同镇的兵马镇守山西镇地界,会遇到跨区域调兵等问题,毕竟这是总制宣府、大同、偏关等地军务都御史才能做的事。”
此话一出,朱祐樘不由往怀恩那边瞅一眼。
李荣等人也大为不解。
你怀恩这个时候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莫非是觉得给李孜省一个山西巡抚还不够,竟还要升他的官,当宣大总督
徐溥道:“的确,诚如怀公公所言,偏关等处防务,应该尽遣山西本地兵马,不应从大同调遣人手。且此番还有京营人马参与,届时很可能会出现军令、政令传达和执行上的一系列冲突,于大局不利。”
朱祐樘却摇摇头:“只不过是调用了井坪千户所一处人马,对大同镇而言几乎是九牛一毛,无伤大雅。况且之前该部已参与过对鞑靼人一战,李孜省调遣起来会更趁手些。等此战结束,就将人马调回去,眼下无须做出改变。”
皇帝丝毫也不钻怀恩刻意设下的圈套,没想过给李孜省继续加官,引来百官反弹。
只是坚定地让李孜省当好山西巡抚。
徐溥道:“只怕此人能力不行,致前线局势崩坏。战场上带兵打仗,跟治理一方本质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朱祐樘道:“李孜省为官并非一年半载,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况且他执掌通政司多年,相关案例不知道看过多少,就算没有实际统兵经验,但眼界应该是有的,也明白如何应对各种危机,想来无须他人跟他讲明白。
“反倒是治理地方,或许更麻烦些,毕竟要因地制宜,发展民生,绝非看几眼成功范例就能模仿。好在眼下我也不指望李孜省在民政上有什么建树,只希望他能成功抵御鞑靼来犯之敌,保一方安宁。”
徐溥听到这里,感觉已无法再反对。
皇帝好像什么都想到了,自己老是挑毛病,反倒会显得处处跟皇帝作对,多嘴多舌,明显不太聪明的样子。
“怀大伴,你觉得此事有问题吗”朱祐樘又拿出先前那副虚心纳谏的模样,征询怀恩的意见。
怀恩此时显得异常尴尬。
之前皇帝通常都是在决定一件事前询问他的意见,听取他的建议行事,少数时候才会听张峦的。
这次则谁都没听,再或是已有人提前跟皇帝做过心理建设,只是在决定一切后才来询问他的意见。
瞬间怀恩就觉得自己好像失宠了。
怀恩强打精神,笑着道:“如此做,恰如其分,不过照理说鞑靼人遭到痛击,其偷袭偏关的意图已暴露无遗,他们就算要报复,多半也只是走个过场。就好像前几年红盐池、威宁海、黑石崖等战事发生后,鞑靼人也曾举兵来犯,行报复之举,但多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
朱祐樘眨了眨眼,问道:“怀大伴,你这话是何意”
“意思就是陛下不必太过担心,今年开春前,应该不会再有大的战事发生了。”怀恩笃定地道,“此事可平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