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章 营救友军(2)(1 / 2)

加入书签

下一步怎么做,我们首先请。孙排长和刘连长,介绍一下侦察到的友军和敌军的情况。”

侦察排长孙萨里让曲彦斌介绍整个的侦察情况:“从我们侦察的情况看,友军目前暂时是安全的。”

“九尾师团并没有打算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这支流窜在长华县的华夏军。”

“这支华夏军的数量和目前的状况怎么样?”

“这次华夏军的数量大致上在800人之上。武器装备估计不足半数,整个部队属于断炊的状况,用缺弹少粮来形容这支部队是毫不过分的。”

“这支部队的精神状态如何?”

“我们在回来的时候,康团长悄悄的告诉我们,他们的意见也很不一致,有的主张突围,跟敌人拼个鱼死网破;也有的主张投降日本人走曲线的道路。”

“敌人的防守情况怎么样?”

“目前防守卧牛山的不仅仅是前田龙一的联队。还有长崎联队的一个大队配属他们。整个卧牛山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那巡逻车也是来回不停的巡逻。东北军不论在哪一个方向突围,都会遭到敌人的阻击。”

“防守既然这么严密,你们是怎么混进去的?”

顾顺其把遇到张川的情况说了一遍。

“既然你们已经能够进去几个人,同样我们也能进去几百个人。”

“绝对没有问题,只不过时间要求的长一点,因为要趁敌人巡逻的间隙里进去。”

“ 时间没有问题。等我们里边做好准备之后,我们可以在外边撕开敌人的一个口子。率领部队从这个缺口中突围出来。”

“梁长官,我就不明白了,按照日本人的实力规模,消灭这支华夏军应该是举手之劳的问题,为什么他们还要大费周折?”

梁继华沉思了一下:“具体的原因我们无从知道,但是我们也从不同的渠道获得了一些信息,综合分析,小鬼子之所以没有直接先灭这支支那军,是有更大的阴谋。

小日本鬼子的狼子野心是非常大的,他们的胃口不仅仅是占领我们东北的黑土地,而是要把触角伸到整个华夏大地。

要完成这项任务和计划,凭他们的人员和物资是支撑不起来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于是他们便选择了以战养战的办法,一方面他们积极培育培植自己的傀儡政府,扩展汉奸伪军的队伍,增加他们的实力。另一方面,在物资上大量的开垦土地,开采各种矿山,甚至修建军事要塞。

要完成这一系列的任务,最急需或最缺的就是劳动力。而被俘虏的华夏军就是他们最好的劳动力资源。”

“你是说日本人?俘获这些东北军,目的是让他们当汉奸和伪军。”

“小鬼子也知道他们没有能力统治我们华夏大国,他们走的是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的路子。他们把一切意志不坚定、贪生怕死的人吸收到护国军里,成为他们的鹰犬,充当他们侵华的急先锋或是炮灰。那些不愿意加入和不适宜加入的人会成为他们的劳工,免费的劳动力。”

“就我们获得的情报显示,最近,凡是被日本人俘获的俘虏,全都用于开矿、采石和修建军事要塞。”

“这是一支不小的劳动力资源。这样看来,日本人并不急于消灭这支流窜的华夏军部队就有理论依据了。”

梁继华对曲彦斌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你们做的很好,看看还有什么其他有价值的情报没有。”

“报告长官,我们在侦察过程当中,不仅和友军取得了联系,同时还发现了敌军的一个比较隐蔽的指挥部。”

梁继华和李梦天对视了一下:“既然这敌人比较隐蔽的指挥部,只能说明敌人的防御相应的是比较松懈的。敌人指挥部这样设置,一是为了保密,二是为了安全。所以在指挥部的选择上比较隐蔽。”

“两位长官说的非常有道理。这个指挥部选的位置非常的巧妙,也非常的隐蔽。可是正是因为他这个巧妙和隐蔽,才暴露出他们存在的很大隐患。”

“什么隐患?敌人刚在选择指挥部的时候,仅仅是看到背后是陡峭的山坡。那陡峭的程度,别说是人,就是羚羊也估计爬不上去,所以他们就放松了对上边的警戒。如果我们想办法运动到敌人指挥部上方的山梁上,可以居高临下的,打击敌人的指挥部。”

“敌人指挥部的情况和兵力部署,你们清楚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