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二十章 作弊?(2 / 2)

加入书签

这还只是用圆珠笔写出来的,如果是毛笔的话,大家完全能够想象的到,那会有多么的精彩。

书法惊人,答案也不遑多让,两份答卷,把两件器物的工艺特点,时期风格,等方面都尽可能的一一到来,大家扪心自问,就算自己现在也不太可能比这写的更好。

而那面铜镜的答案尤其详尽,连一些工艺都谈到了,就好像是书写人自己修复的一般。

“这人谁啊,这么厉害,居然回答的这么详细不说,而且一手书法写得太好了,我觉得应该是国内顶尖水平了吧?”

“那是肯定的,至于是谁,上面的编号不是写了吗,19号孟子涛啊。”

“嘶,又是他!他怎么写得出这么完美的答案啊!还有这字,是他打从娘胎里就开始练的吗?”

“该不会是作弊吧?不然怎么会回答得这么准确?”

“嘿!反正我是无论如何都写不出这样的答案,而且忘记了,他不还有一位老师傅呢。”有些小声嘀咕了一句,有些阴阳怪气的。

“别胡说物修复中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艺程序。一件文物修复的好坏,前面工序也很重要,必不可少,但是它的表面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道工序。”

“它的目的是使修复过的地方不露痕迹,色彩、花纹与周围衔接的地方浑然一体,既要颜色一致,又要做出质感效果,这是这道工序的关键所在。主要做法是用漆片酒精溶液调配各种矿物颜料,或用各色硝基漆调成所需要的颜色,根据修复部位的锈色情况采用多种手法,“涂”、“抹”、“画”、“点泥作锈”、“层层施色”。”

“就此件铜镜而言,以做底色为主,俗称“地子”,略加施锈,把原来破碎的痕迹盖住,达到铜镜整体的统一和谐。每件文物的做法不同,每个人的做法也不同,做旧这道工序有时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这要根据每个人的修复实践,每个人对色彩的理解等不同因素来决定。用的手法不同,但要达到的效果却是相同的,目的就是做出来的“旧”和原来器物本身的“旧”一致相同,浑然一体,达到整旧如旧的目的。”(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