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一十三章 隐晦秘事(2 / 2)

加入书签

“历朝历代都奉行孝道,以铸国之根基。建文夫妇这样做从孝道上无可厚非。可学生不解之处在于,身为天潢贵胄、锦衣玉食不知辛苦为何物,甚至有些迂腐势利的建文夫妇,竟然能不嫌肮脏污秽一直孝敬太祖皇帝数月。而且在太祖死后,蛮横阻止燕王不得进京守灵。大明以孝治天下,不管以任何理由,哪有老子死了不让儿子见最后一面的道理?学生认为这里面很蹊跷。”

“还有英宗皇帝时的土木堡之变,在学生眼里也是颇多疑点和争议,我倒是倾向于文臣们在其中做了手脚。但是这一仗也是死了许多文臣,有些自相矛盾。不过当时文臣中间派系较多,利益诉求也是不同,这里面不排除一方为了打击异己、自己上位把对方干掉的动机”

“还有世宗皇帝,他也是一位要决意干出一番事业的皇帝。期间被宫女差点勒死不说,而且凡是所居之所几乎处处起火。难道这位皇帝自带天火降罚?就连今上,不也是骑马时摔伤了腿落了残疾。总之种种宫中之事,看似简单明了,可是细究起来又经不起推敲。”

邢云衢见杨林一直在倾听自己的叙述,便摆摆手道:“大人不要见笑,这些都是学生根据一些相关记载和闲杂野史,以及民间传闻自己所想所得。非官家之言,做不得数。学生说这些不过是想从另一个方面来旁证今上如此封赏你的原因。你可以说我这是违背圣人教诲、目无纲常的大逆不道之言,但是皇权与文臣之争却是实际存在的。”

杨林回道:“井石兄说这些也不无道理。但正如你自己所言,这些不过都是没有真凭实据的胡思乱想而已。万不可再说给第二个人听,免得惹祸上身。至于今上如此提拔封赏我的原因,我倒也不远想的太多。除了感激莫名以外只有一心报国,这才是正途。”

邢云衢点头道:“大人如此说,学生就明白您的意思了。但是学生还是要多说几句。您就是想一心报国,但是陛下的恩典摆在那儿呢。您今后恐怕要引起一些人的无端攻讦、猜忌、嫉妒甚至是怨恨。而朝堂上今后也少不了那些大臣对您的关注。所以大人您要早有准备,别到时措手不及。”

杨林沉吟道:“井石兄你我之间就不要卖关子了。下一步我该如何做你尽可直言!”

邢云衢清了清嗓子,接下来就表达了自己意见。他认为第一步,不管万历皇帝是不是要把杨林培植成藩镇,管辖范围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杨林必须要向皇帝表明自己明白了这个玄机。

说白了就是别让皇帝失望,别让他认为杨林是个笨蛋。如果参不透这个玄机,那么皇帝也不介意扶持马进忠或者其他人。所以向皇帝谢恩和表明态度的奏疏必须现在就写,耽搁不得。

第二步,杨林要马上在京师中购买房产,并要杨雷、杨霆或杨媛中的任何一人前往常住。甚至还要购买一些铺面经商。这么做其实就是把亲人当成人质送到皇帝身边,以表明自己没有二心。同时也表明自己忠诚于朝廷的态度。堵住那些想那你说事之人的嘴。

邢云衢解释,这样做看着挺委屈的。但也并不是没有好处。至少京师中有任何风吹草动叆阳这边也能及时接到消息。另外有了铺面以后还可以赚些银钱,对今后处理一些贵重的战利品也有好处。

第三步,邢云衢的建议是杨林要巩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虽然现在被皇帝封为参将行副将事,但营伍兵将领在大明军制中并不是很受待见。所以一旦有武举考试的机会一定要参加。虽然这样做会违反一些规定,但参加考试不是为拿什么名次,而是让皇上和让那些羡慕嫉妒恨的人知道自己不是草囊饭袋。自己的军职不是浪得虚名来的。也就是说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认识自己。

第四步,杨林现在怎么着也是参将之职,已经有被皇上召见的资格了。所以没事儿的时候找各种理由多往京城跑跑,倒不是去见皇帝。主要是和兵部及相关的衙门搞好关系。不指望他们帮什么忙,别让他们暗中下绊子使坏儿就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